当前位置: 首页 >> 人才培养 >> 研究生培养 >> 硕士点简介 >> 正文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学位授权点建设年度报告(2023年)

发布日期:2024-04-19    浏览次数:

 一、 总体概况

1.1 学位授权点基本情况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于1997年开始培养本科生,2007年被评为省重点建设专业,2011年计算机(中外合作)专业开始招生,2016年被评为省示范性中外合作专业。2004年与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联合招收硕士研究生,2006年获计算机应用技术二级硕士学位授予权,2011年被评为省重点建设学科,2019年获得一级硕士学位授予权。

1.2 学科建设情况

学科自2019年获批以来,紧紧围绕学校“计量、质量和标准”特色开展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形成了“机器视觉与检测技术”、“智能计算与软件理论”和“传感网络与智慧医疗”三个具有行业特色的专业培养方向。每个培养方向均配有学科方向带头人2人、学术骨干4人。本学位点是中国计算机学会(CCF)理事单位,4人次在CCF相关专业委员会中任职。建有“浙江省电磁波信息技术与计量检测重点实验室”和“浙江省智能无线感知与计量军民融合科技协同创新平台”2个省级科研平台,拥有“计算机网络通信”省级重点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支撑多门研究生课程教学。另建有“传感网络技术实验室”、“医用光电设备检测实验室”、“云计算与数据挖掘实验室”等中央财政实验室。本学位点持续优化课程体系和完善研究生奖助体系,规范研究生培养过程,致力于为计算机领域培养创新型高素质人才近年来毕业生质量不断提升,常年保持100%就业率,最近一年硕士论文盲审优良率达到85%。近5年获省部级及以上科技成果奖6项,国家级和省级教学成果奖3项,主持完成省部级及以上纵向项目42项,研究生教改项目2项,到账纵向经费1125万元,横向经费3872万元,发表SCI/EI论文244篇,其中SCI一区和CCF A类期刊、会议论文32篇,授权发明专利61项,获得研究生竞赛奖项19项,通过围绕特色研究方向,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科研水平和研究生培养质量均得到较大提升。

1.3 研究生招生、在读、毕业、学位授予及就业基本状况

2023度招收研究生12人,在读研究生共35人,2023年毕业和授予学位11人,其中就业10人,升学1人。

1.4 研究生导师状况(总体规模、队伍结构)

学科现有专任教师44人,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17人,年龄45岁以下占53%,博士占95%,具有本学科及密切相关学科博士学位人员占86%,所有人员均非本单位毕业博士,具备连续一年以上境外学习工作经历的教师占34%。拥有浙江省15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2人、第三层次6人、浙江省教学名师1人、浙江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3人,聘请何新贵、倪光南两位院士为兼职教授,定期来校指导工作。

二、研究生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2.1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

加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根据研究生规模和管理工作要求,配备专职研究生辅导员。坚持导师立德树人的根本职责,加强对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建立研究生基层党支部,组织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重要会议精神学习教育。配置研究生班主任协助导师和辅导员做好研究生思政教育和日常管理工作。充分发挥研究生党员和院研会骨干的作用,组织开展了研究生骨干培训班,让学生参与到日常教育管理活动,将其作为思政队伍的补充力量。

2.2理想信念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学科为硕士研究生开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研究》《自然辩证法概论》和《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3门课程。积极做好研究生思想引领工作,依托校院两级研究生会,将党史学习活动融入到校园文化活动。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参观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与传播中心,组织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青年说”研究生学习交流会,长兴县新四军苏浙军区纪念馆实践学习。完善研究生思想动态调研机制,积极加强与相关职能部门沟通与协调,及时发现并消除安全隐患。举办开学疫情防控第一课、宪法学习活动、违法犯罪行为专项教育、邀请专家宣讲安全法制教育等。建立宗教信仰、心理问题、学业问题、就业困难和生活困难研究生库,制定帮扶措施。建立校院协同、多部门联动的研究生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机制。

2.3校园文化建设

发挥院级研究生会组织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主动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召开研究生年度代表大会,选举产生新一届研究生委员会和主席团成员。加强研究生院网站、微信公众号建设,牢牢把握新媒体文化阵地,传播主旋律、弘扬正能量。

鼓励研究生参与各类文体活动,丰富学生课余文化生活,包括喜迎二十大红色跑、十佳歌手大赛、素质拓展活动、趣味辩论赛、摄影摄像比赛、寝室家装大赛等活动。积极引导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组织开展了研究生趣味运动会、师生篮球赛、台球赛、环校跑等,并开展研究生体质健康测试活动。

2.4日常管理服务

广泛发动学院、教师和校友的力量,拓宽就业渠道,确保研究生充分就业。举办东方通信、浙江金卡电力、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等企业和研究院线上线下宣讲会多场,组织研究生参加杭州市委、市政府主办的硕博专场招聘会等。

三、研究生培养相关制度及执行情况

3.1课程建设与实施情况

学位点严格按照学位授予标准,紧紧围绕学校“计量、质量和标准”特色开展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形成了“机器视觉与检测技术”、“智能计算与软件理论”和“传感网络与智慧医疗”三个具有行业特色的专业培养方向,构建以研究型课程为特色,由公共课、大类基础课、学科学位课和学科选修课组成的一体化、多元化协同课程体系。每年制度化和常态化完善培养方案、适时调整课程设置和修订课程教学大纲,优化教学资源,深度融合学术能力培养和课程教学,不断提升研究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为学术能力培养奠定基础。

针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和当前技术发展热点,本学位点共设置了《计算机技术前沿》、《算法分析与设计》、《人工智能》、《高级计算机体系结构》,共4 门学科学位课和《自然语言处理》、《模式识别》、《数据挖掘》、《嵌入式系统》、《物联网与传感网络》、《数字图像处理》、《机器视觉》、《深度学习》、《生物特征识别》、《云计算与大数据》等学科选修课。

建立了规范的研究生课程管理和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严格执行《中国计量大学研究生课程教学管理规定(中量大研生〔202212 号)》。学校成立了研究生教学督导组不定期听课和进行教学检查,学院每学期期中召开研究生座谈会跟踪教学效果。教学过程管理规范,课程教学质量总体评价良好。

3.2导师选拔培训

根据《中国计量大学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管理办法(试行)(中量大〔202294 号)》文件选聘硕导,制定《信息工程学院研究生导师招生资格认定办法》对研究生导师的招生资格进行动态管理。

关注导师遴选与培训。根据学校细则遴选优秀教师作为导师,新增导师应完成学校组织的“明德导师培训”后,方可招生。教工党支部定期组织导师政治学习,讨论思想,提升导师思想觉悟。加强导师的考核与监督。严格执行教育部、校、院、系四级相关管理制度,并覆盖校外导师管理。

敦促导师双向发展。依据学院考核方案,引导导师同时兼修教学和科研实力,且科研考核要求逐年上升。

促进师生沟通交流。定期召开研究生座谈会,组织年度篮球赛、运动会、红色景点参观等师生集体活动。

加强研究生培养过程管理。做好研究生论文初期、中期、答辩前期的严格审查工作,及时反馈结果,提出整改意见。

开展“优导”典型宣传,加强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发挥优秀导师的示范引领作用。

3.3 师德师风建设情况

学科高度重视师德师风建设,长期以来一直保持着“严谨治学,严格求真,关爱学生,立德树人”的优良师风。

信息学院成立了师德师风考核小组,其中院长和党委书记为组长,系所负责人、工会主席为主要成员,组织协调教师的师德师风考核工作,形成统一领导、分工负责的工作格局。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将师德师风考核结果作为年度考核、评奖、评优的重要依据,严格执行“师德师风一票否决制”。学院教授委员会与教学督导组对教师教学、硕士生导师资格等实施监督。开展师德师风教育学习活动,采用青年教师导师制和多样化活动,引导广大教师爱岗敬业、廉洁从教,近五年内未出现师德师风负面问题。

3.4学术训练情况

根据《中国计量大学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规定》,通过多种途径的学术训练来提高研究生的科研实践创新能力、独立思考能力、交叉学科领域探索能力、学术演讲能力、学术写作能力等。

从制度和规范层面上,首先要求导师组织定期的学术讨论会,系统训练学生文献阅读、学术报告能力。其次,要求研究生参与学校及学院组织的高水平学术报告,在校期间听取学术报告不少于6次,做学术报告3次以上。同时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国际国内科技竞赛、学术会议和暑期科研实践,通过学科经费和导师科研经费对学生进行资助和奖励。

2023年,本学位点研究生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面向基层市场监管的侵权假冒商品取证与数字执法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承担其中的侵权假冒商品取证技术、取证执法系统研发及集成和区块链自动化运维监控技术的研究,参与省部级及以上纵向项目9项,企业合作项目102项,发表SCI/EI论文81篇,其中SCI一区论文2篇,参加国际会议16人次,授权发明专利9项。学位点主办和承办国内外高水平学术会议3项,邀请境内外知名专家作学术报告10余次。

主持完成省部级及以上纵向项目8项,省高等教育研究课题1项,到账纵向经费260万元,横向经费1820万元,发表SCI/EI论文81篇,其中SCI一区论文2篇,授权发明专利9项,

3.5 学术交流情况

本学位点紧跟学科前沿方向,在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等领域推动研究生的研究工作。定期开展嘉量AI论坛,由相关方向的指导教师、优秀研究生开展前沿研究的报告。为了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本学位点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建立行业与学术界的紧密联系,提供丰富的实习机会和产学研合作项目,建有研究生实习实践基地3个。同时,积极开展学术交流与合作活动,与国内外知名高校和研究机构建立合作关系,2023年资助研究生赴海外知名高校进行访问交流,获全额资助参加境内外学术交流合作人数达16人次。本学位点自2011年起与新西兰奥克兰理工大学开展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引进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拓展学生的全球视野。本学位点和新西兰奥克兰理工大学即将继续深化研究生培养合作,促进国际化教育。本学位点在学校相关经费的支持下,资助研究生开展独立项目研究,培养研究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2023年,学生受各类资助达74人次,资助金额超47万元。本学位点将继续努力,不断完善硕士点建设,提高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和培养环境,培养更多具备高水平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能力的优秀人才。

3.6 研究生奖助情况

本学位点研究生奖助体系完备,包括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国家助学金、新生奖学金、学业奖学金、本硕创新奖学金、“三助”岗位助学金、江南励志奖学金等。学校制定了相应的评优评奖办法,主要文件有:《中国计量大学研究生奖助学金评定及管理办法(中量大〔2022106 )》、《中国计量大学研究生学业奖学金综合测评办法(中量大研生〔202214)》、《中国计量大学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和国家奖学金特别评审基本条件(中量大研生〔202213号)》等。学院也制定了《中国计量大学信息工程学院研究生学业奖学金综合测评办法》、《中国计量大学信息工程学院研究生科研业绩点统计办法》。评奖过程公开透明,评选结果网上公示。根据《中国计量大学研究生“三助一辅”岗位管理办法(中量大〔2022107 )》文件,绝大部分学有余力的研究生在学习和科研的同时均可参与“三助”岗位。目前,奖助学金达到100%全覆盖,年人均资助额度达到16500/人。

学位授权点研究生奖、助学金情况

奖学金名称

金额

备注

研究生国家奖学金

20000/

比例为7%

研究生国家助学金

6000/

12个月发放

研究生学业奖学金

特等5000//学期

比例为5%

一等4000//学期

比例为35%

二等2000//学期

比例为60%

研究生新生奖学金

一志愿14000/

比例为100%,分三次发放,每年一次

调剂8000/

本硕创新奖学金

一志愿考生4000/

从录取的本硕创新的新生中确定

四、研究生教育改革情况

4.1 人才培养

本学位点围绕数字强国、质量强国、智能制造强国发展战略,服务互联网和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发展需求,结合本校“计量、标准、质量和检验检疫”办学特色和优势,培养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严谨学术态度、踏实工作作风与高尚职业道德的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培养具备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扎实理论基础,掌握现代实验方法和技术,熟悉最新研究成果和前沿动态,具备高水平研究能力、编程能力、系统分析和设计能力,具备组织、协调、沟通能力和良好团队协作精神,能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服务数字经济、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复合型人才。

学位点协助研究生院组织研究生参加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研究生电子设计大赛、“挑战杯”竞赛等国家级和省级比赛。学位点通过研究生赛事巩固学生专业知识,激发学生的研发和创新能力。

4.2 教师队伍建设

本学位点大力引进高层次人才和优秀青年博士,优化师资队伍结构。2023年度引进优秀青年博士3人。

通过各类人才培育工程和资助办法,加强现有教师队伍建设。入选浙江省15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2人、第三层次6人、浙江省教学名师1人、浙江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3人,4人次在CCF相关专业委员会中任职。

通过国家留学基金委、一流学科、合作办学等渠道,资助学科优秀教师出国访学3人次,推进师资队伍建设国际化。选派教师挂职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厅、中国计量研究院、上虞研究院,昆山、台州、安吉、余姚等技术转移中心,增强学科科研与浙江省区域经济结合的深度和广度,提升学科的社会服务能力。

4.3 科学研究

本学位点2023年获省部级及以上科技成果奖5项,新增主持省部级及以上纵向项目5项,省高等教育研究课题1项,到账纵向经费260万元,横向经费1820万元,发表SCI/EI论文81篇,其中SCI一区论文2篇,授权发明专利9项,通过围绕特色研究方向,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科研水平和研究生培养质量均得到较大提升。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位点本年度部分科研项目立项情况

序号

项目名称

负责人

合同金额/

项目分类

1

基于小样本深度学习和质子成像的图像引导质子放疗研究

霍万里

3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

面向多模态大数据的深度子空间多重聚类方法研究

朱文杰

10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

3

辐射剂量参考数据可视化管理系统

霍万里

3

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计划

4

面向求解常系数微分方程的量子机器学习算法

徐梦珂

10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

5

大气中典型芳烃的反应动力学理论研究

武晓晴

10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

6

无线智能气体检测仪关键技术研发

赵建伟

100

校企合作项目

7

基于控制阀的系列产品设计和研发

姚伏天

92

校企合作项目

8

专用干扰环境数据库数据存储与可视化系统

王康健

54

校企合作项目

9

基于分布式架构的城市物联感知系统开发

陶海军

48.5

校企合作项目

10

   国土空间规划生态保护红线动态监测关键技术服务

何灵敏

44.8

校企合作项目

4.4 传承创新优秀文化

学位点积极组织研究生们深入学习、继承并发扬我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我们鼓励研究生们利用课余时间,广泛阅读古今传统经典,从中汲取智慧,理解其中的深刻内涵。同时,我们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引导研究生们将传统文化的精髓应用到现实生活和学术研究中,从而阐述和表达其现实意义。

学位点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导向。我们将中华传统美德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紧密相联,通过举办讲座、研讨会等形式,让研究生们深刻领会传统文化的精髓和价值。此外,在祖国的传统节日如清明节、端午节和中秋节,学院还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如传统文化知识竞赛、传统节日庆祝活动等,让研究生们在参与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学位点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充分考虑研究生的身心成长特点和接受能力。我们注重因材施教,通过深入浅出的讲解、寓教于乐的方式,让研究生们能够轻松愉快地学习和接受传统文化。同时,我们还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研究生生活的原则,让传统文化教育更加贴近研究生的生活实际,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

4.5国际合作交流

学位点积极开展学术交流与合作活动,与国内外知名高校和研究机构建立合作关系,资助研究生赴海外知名高校进行访问交流,2023年度获全额资助参加境内外学术交流合作人数达16人次。本学位点新西兰奥克兰理工大学开展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引进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拓展学生的全球视野,2023年度选派3位老师赴新西兰奥克兰理工大学交流访问。本学位点和新西兰奥克兰理工大学即将继续深化研究生培养合作,促进国际化教育。本学位点在学校相关经费的支持下,资助研究生开展独立项目研究,培养研究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五、 教育质量评估与分析

5.1本学位点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本学位授权点根据各级教育部门及学校的要求,按时开展学位点的自我评估工作,及时发现学位点建设过程当中存在的不足,不断优化学位点建设工作。近年来,本学位点建设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工作取得了显著发展。当前,本学位授权点发展中主要的问题如下:

1、国家级人才欠缺,国家级项目和省部级重点重大项目数量仍需提高;

2、国家级奖项数量仍然不足,在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等方面有待突破;

3、高层次学术带头人数量不足,科研创新平台有待提高。

5.2学位论文抽检情况及问题分析

在加强导师队伍建设的同时,分院还建立了全面的学术水平和学位论文质量评价机制。学科成立开题、中期、预答辩、答辩评委组,对评委组的人数、职称、回避等方面都有具体的规范要求,答辩环节严把论文质量关,没有达到学位论文水平的不得进入论文送审环节。同时,对研究生提交的论文全部进行查重机检,严防学术不端行为。所有研究生学位论文参加校外双盲审,成绩均为“中”及以上者,才能申请学位论文答辩。校内、校外双重评价机制确保公平公正评定学位论文,有效保障了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近几年研究生的整体培养质量较好。2023年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位点共有研究生毕业10人,毕业论文盲审成绩如下表所示。其中论文盲审优良率85%,和2022年研究生学位论文盲审优良率相比,有大幅度的提升,后续将进一步加强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的有效把关,保证研究生整体培养质量稳固提升。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位点研究生论文及盲审成绩

序号

姓名

论文题目

成绩1

成绩2

1

朱昱鸣

基于呼吸音的呼吸系统疾病分类研究

2

王俊

基于数据驱动的超短期光伏功率预测研究

3

孙汉淇

高分辨率遥感图像语义分割算法研究

4

梅浩

文旅融合场景下数字孪生构建技术研究与应用

5

刘鹏达

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穿戴式终端跌倒检测系统

6

金宇霏

基于深度度量学习的小样本多标签胸部疾病分类研究

7

黄冠承

基于深度学习的动作识别与评价

8

戴超

基于特征融合的显著目标检测算法研究

9

陈乐

基于深度学习的偏光片表面缺陷检测算法研究

10

陈俊斌

基于图建模的跨场景高光谱图像分类


六、改进措施

本学位授权点紧扣学位点建设和评估工作的契机,根据自身优势和不足,根据当前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培养教育的发展新趋势,拟定改进建议如下:

1、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工作。稳定的导师科研团队是研究生培养质量的保障基础。本学科将继续积极引进高层次人才,如高水平教授和海内外博士人才,提升和带动学科整体师资水平,鼓励学科教师通过国家留学基金项目、中国计量大学“翔宇计划”进行出国访问研究,提升学术水平,拓宽教师的国际视野和实践经验,鼓励青年博士教师进企业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从而建立更加合理的师资队伍结构。

2、推进省部级科研平台建设,加强科研团队的建设,增强学科的科研实力,加强与计量质检领域科研院所合作,进一步提高本学位点研究生培养与学校计量检测办学特色的结合度。

3、提升研究生课程建设,优化研究生实践环节。根据学位点发展趋势,不断完善课程资源,优化课程设置,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积极组织研究生任课老师申报各类课程项目和校级以上研究生教学项目。持续改进研究生培养过程管理。继续加强和鼓励研究生的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积极承办本领域相关国际、国内学术会议,提升本授权点的学术交流层次和水平。

4、进一步加强对导师招生资格的管理,完善导师的管理和考核,促进研究生培养质量进一步提高,同时,进一步加强学科的科研团队建设,锻造更高质量的学术梯队;积极引进优秀青年博士,扩充已有导师团队,为团队注入新的活力和创新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