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强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的指示精神,深化师生安全责任意识,构建实验室安全长效机制,2025年5月14日下午,信息工程学院在博雅南楼401会议室举办实验室安全专题培训活动。学院党政领导班子、实验室管理人员、新进教师及研究生等100余人参加本次活动,活动由学院实验中心主任宋爱军主持。
活动伊始,学院党委书记郑成林以“安全是高质量发展的生命线”为主题发表讲话。他结合近年来高校实验室安全事故典型案例,强调“安全无小事,责任重于山”,要求全体师生树立“人人都是安全第一责任人”的理念。他特别指出:“实验室安全不仅是技术问题,更是育人问题,要让学生在科研实践中养成规范操作的习惯,将安全意识内化为终身素养”。

随后,副院长赵建伟强调,实验室安全是教学、科研的生命线,直接关系到师生生命财产安全和学院稳定发展大局,必须以 “时时放心不下” 的责任感和 “事事落实到位” 的执行力,将安全工作抓在日常、严在经常。全体师生要牢固树立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的理念,切实履行好实验室安全管理责任。导师作为研究生实验安全的第一责任人,要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与培训,指导学生规范操作实验设备,严格遵守实验室安全规章制度。各实验室要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师生在突发情况下的应急处置能力。

在专题培训环节,学校实资处安全主管王攀峰老师通过理论讲解和典型案例剖析相结合的方式,给大家介绍了高校实验室的特点、安全相关规定以及高校实验室存在的安全隐患。之后,实验中心宋爱军主任针对本学院的学科特点,结合平时检查遇到的安全隐患问题,对学院的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进行了详细阐述。


作为本次活动的互动亮点环节,学院邀请了中国计量大学校医院团队为师生带来沉浸式急救技能培训。在AED(自动体外除颤器)操作模拟区,参训人员通过智能教具学习心肺复苏黄金四分钟救援流程。“手臂要垂直按压,频率保持100-120次/分钟!”培训师手把手指导师生完成整套急救动作。

这场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实践深度的安全培训活动,标志着信息工程学院向着建设“平安实验室、智慧实验室、人文实验室”的目标迈出坚实一步。未来,学院将持续以系统思维筑牢安全防线,为高水平科研创新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