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概况 >> 系与专业 >> 正文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发布日期:2025-01-15    浏览次数:

一、专业背景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于1997年成立,2001年获教育部批准为学士学位授予权, 2018年本专业支撑学科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获一级硕士学位授予权,2020年获批浙江省一流本科专业。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并系统地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掌握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必要的基本技能和方法,能够从事嵌入式系统、网络工程、软件工程与软件测试等方向的设计、开发、应用、管理的高级专业人才。

毕业五年左右达到:

(1)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社会公德,较好的人文修养,敬业爱岗,精通岗位业务,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

(2)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知识,掌握一门外语及计算机领域知识,能够通过继续教育或其他终身学习渠道增加知识和提升能力;

(3)具有综合运用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和技能,掌握计算机系统的分析和设计的基本方法,具有从事研究、开发与测试计算机软硬件的能力;

(4)具有较强的开拓创新精神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与实际工作能力,能够胜任计算机领域技术相关的管理、生产、销售、产品技术服务等岗位的工作,在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或相关专业领域里成功就业或者学习研究生课程;

(5)具有良好的团队交流和一定的领导能力,能够组织中小型项目的实施,独立领导团队进行产品设计和制作任务。

三、毕业要求

1、具有运用数学、自然科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基础和专业知识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2、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计算机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复杂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3、能够设计计算机硬件、软件等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和开发满足特定需求的系统,包括硬件和软件,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4、能够基于计算机科学原理,采用工程方法对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编程实现、测试和维护,从而解决问题并进行评价。

5、能够针对计算机科学领域复杂工程问题,选择与使用恰当的编程语言、开发平台、开发工具以及各种辅助的质量保证、建模工具等,来解决工程中的问题,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了解计算机科学领域的前沿理论与发展现状和趋势。

6、能够基于计算机科学领域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计算机软件、硬件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7、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计算机科学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专业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8、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和工程职业道德;能够在计算机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9、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以及在团队中发挥作用的能力,能够在计算机科学相关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10、能够就计算机科学领域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11、理解并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

12、具有不断学习的精神和较强的适应发展能力以及对终身学习的正确认识。

本专业围绕“宽口径”、“厚基础”和“强能力”的人才培养理念,坚持计算机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坚持“强化工程、软硬结合、敢于创新”的人才培养指导思想,培养学生形成较强的适应能力、竞争能力、自学和创新能力。建立专业核心技能培养为目标的多种形式的实践实习教学与培训基地。积极探索校企合作培养模式。以产学研合作为龙头,强化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培养。通过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形式,与协作单位在合作研究、双师型教师的聘用、共建实验室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合作,打造富有实践经验和技术开发能力的师资队伍,提供技术服务,通过承接横向合作课题并让学生参与,用教学和科研两种手段使学生在实际训练中提高技术创新能力。

四、主干学科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计算机导论、高级语言程序设计、算法与数据结构、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原理、软件工程、嵌入式系统原理、C++程序设计、数据库系统原理、数据库应用技术、手机软件开发、项目管理与案例分析软件测试与质量管理游戏程序设计、基于Java的web开发、计算机图像处理、计算机网络组网技术、计算机图形学、人工智能导论等。

Tel:0571-86914573Fax:0571-86835760

Http://xxgcxy.cjlu.edu.cnE-mail:xxgcxy@cjlu.edu.cn